北京出臺意見進一步加強新時代公證工作 |
【我要糾錯】 | 【字體:大 默認 小】【打印】【關閉】 | ||
|
拓展公證公益法律服務范圍,全力服務保障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和重點任務,進一步做好航空航天工程等高精尖領域的法律服務保障,結合首都工作實際,研究推進公證體制機制改革......近日,北京市司法局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新時代北京公證工作的意見》,推動首都公證工作高質量發展。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適應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推動公證行業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結合工作實際制定本意見。
一、重要意義
(一)進一步加強公證工作是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舉措。
(二)進一步加強公證工作是服務保障新時代首都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
(三)進一步加強公證工作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應有之義。
(四)進一步加強公證工作是解決行業自身存在問題的現實要求。
二、總體目標
新時代北京公證行業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黨的領導全面加強,執業理念進一步夯實。公證服務供給能力明顯增強,服務質量和公信力顯著提升,人民群眾獲得公證服務的可及性、便捷化程度顯著提高。公證服務保障首都“兩區”建設和“高精尖”產業發展的功能作用得到有效發揮。公證領域“放管服”改革和“優化營商環境”任務持續深化。公證行業發展環境、執業保障進一步優化。公證人員隊伍規模穩步擴大,高端領軍人才比例明顯增長。奮力實現新時代新征程首都公證工作現代化。
三、主要措施
(一)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1.全面強化政治建設。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看北京首先要從政治上看”的重要指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堅持和捍衛“兩個確立”、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充分發揮公證機構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公證工作的全過程和各方面。
2.持續推進思想建設。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精準對標對表習近平總書記對公共法律服務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續強化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及公證執業理念教育。
3.切實加強組織建設。建立公證機構重大事項黨支部會議前置研究把關制度,嚴格執行公證機構黨支部書記述職評議考核制度和意識形態“月分析、季研判、年總結”制度。強化黨建引領作用,加強特色支部建設,培樹行業黨建品牌。
(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4.全面強化人民性、公益性。拓展公證公益法律服務范圍。嚴格執行公證公益法律服務收費標準和減免收費政策,堅持對低收入群體及優撫對象提供便利服務。將公證公益法律服務開展情況納入公證機構及人員年度考核、績效考核、年度公證質量檢查。
5.持續推進均衡性、可及性。合理布局全市公證法律服務資源,推進公證進駐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結合需求增設辦證室和辦證窗口,方便群眾就近辦理公證,持續打造“半小時公證服務圈”。
6.有效提升服務性、便民性。堅持服務社會、執業為民,深入開展為群眾辦實事活動,每年視情持續推出公證便民利民舉措,不斷提升人民群眾滿意度和獲得感。
(三)服務保障新時代首都發展
7.全力服務保障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和重點任務。圍繞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和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做好航空航天工程、金融科技創新、對外經貿交往等高精尖領域的法律服務保障。全力服務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中關村科學城、未來科學城發展。
8.全面加強涉外、涉港澳臺公證法律服務。深化海外遠程視頻公證試點工作,為海外中國公民、“一帶一路”沿線中資企業從事民商經濟活動提供優質高效的公證法律服務。有效提升對臺“一站式”公證服務中心功能。積極參與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中關村論壇、金融街論壇,不斷提升北京公證對外影響力。
9.積極拓展創新公證法律服務業務領域。鞏固發展傳統公證業務領域,創新服務方式方法,優化服務流程。不斷拓展創新服務領域,進一步深化公證在服務金融、民營企業、保障“三農”、家庭事務、競技體育、突發公共事件應對等領域的業務實踐。
10.持續強化公證服務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積極為首都科研院所、企業及發明創造權利人提供優質高效的公證法律服務。扎實開展“走出去”企業知識產權境外保護工作,為企業境外專利申請、轉讓、許可、涉外訴訟和國際仲裁提供強有力的證據支撐。加大對北京市知識產權公證服務中心的幫扶力度。
11.積極參與首都平安建設和社會治理。指導公證機構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積極參與訴源治理和糾紛化解,推動多元化矛盾糾紛解決機制落到實處。
(四)健全行業責任體系和監管體系
12.切實發揮市司法局統籌指導作用。強化市司法局在研究制定全市統一的公證管理政策、規劃調控行業發展方向、明確管理標準等方面的職能作用。
13.有效落實區司法局屬地管理職責。嚴格落實區司法局對所屬公證機構在黨建、組織、人事、業務、財務、檔案等方面的監管責任。
14.全面履行行業協會自律管理職責。堅持“行業協會要挺在前面”,充分發揮市公證協會在黨建隊建、業務指導、行業懲戒、教育宣傳、理論研究、信息化建設等方面的職責作用。
15.建立健全公證機構內控管理制度。認真梳理公證機構黨建、組織、人事、財務等工作權責,建立職責明確、權限清晰、好使管用的內控管理制度體系。嚴格落實《公證機構負責人第一責任人制度》,建立健全公證機構質量內部管控制度,進一步完善公證人員退出機制。
16.持續完善行業監管體系。加強風險防控體系建設,進一步強化公證業務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監管,加大對重大、敏感、涉眾公證事項請示報告及監督指導力度。
17.進一步完善信訪投訴舉報案件查處體系。堅持問題導向,高度重視信訪投訴舉報案件在行業監管中的“風向標”作用,持續加大對高風險業務的監督指導和風險防范力度。積極與公、檢、法、安全等部門溝通協調,加強和仲裁、司法鑒定、人民調解等行業銜接配合,建立健全涉公證違法違規信息通報機制,持續強化案件查處及人員隊伍管理。
(五)夯實行業發展基礎保障
18.穩妥審慎研究推進公證體制機制改革。結合首都工作實際,研究推進符合行業發展規律特點的公證體制機制改革,強化風險防范。
19.提升行業信息化水平。持續推進公證行業辦證系統、監管系統和業務數據庫建設,利用信息化平臺不斷改進行業監管。不斷推進部門間信息資源共享。
20.持續推進公證隊伍建設。堅持黨管干部、黨管人才,穩步擴大黨員公證員規模,堅持“在業務骨干中發展黨員,把黨員培養成業務骨干”。開展行業領軍人才評選,從行業領軍人才、專家型人才、青年骨干人才三個維度打造行業人才隊伍,組建行業人才庫。加強涉外公證法律服務人才培養。
21.全面加強行業基礎調研。堅持問題導向,加大調研力度,引導行業加大對公證領域前沿理論和實踐問題的研究投入,推動開展京津冀公證法律服務論壇,全力營造良好的行業學術氛圍。
(責任編輯:王曉鷗) |